亞洲大學主辦人工智慧 × 醫療、健康暨照護國際研討會

  • 2025-10-14
  • 簡瑞廷

全球17國專家學者齊聚,展現AI在醫療、健康領域研究熱潮

這是一張圖片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,此次研討會的主題,正是呼應賴總統所提「健康台灣」的國家藍圖。

由亞洲大學主辦、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(IEEE)、國科會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協辦的「2025人工智慧 × 醫療、健康暨照護國際研討會(AIxMHC 2025)」,10月13日至15日一連3天在台中金典酒店實體場和線上同步舉行,吸引全球17國與地區專家學者齊聚交流。本次會議共收到112篇論文投稿,充分展現人工智慧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研究熱潮與國際關注。

大會主席、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,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「國家希望工程」,以建構台灣為「智慧科技島」為核心願景;國科會也推動半導體、人工智慧、通訊與智慧醫療等戰略產業發展,期望加速全人健康照護的落實,實現「健康台灣」的國家藍圖。此次研討會正呼應此發展方向,結合全球頂尖研究力量,促進跨領域合作與創新應用,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如何推動健康與照護的新時代。


這是一張圖片研討會重頭戲之一,(由左由右) 由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教授主持,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、中國醫藥大學院長周德陽、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資訊部門主任(NIH)范揚政(以個人身分參與)共同對談。

蔡校長在致詞中指出,AI正在徹底改變醫學與健康科學的各面向,從精準診斷、個人化治療到預測分析與智慧決策支援,AI已重新定義疾病預防的方式,不侷限於臨床醫學,更挑戰人們思考如何運用科技支持心理健康、促進幸福感。

研討會的重頭戲之一,「智慧醫療,健康台灣」特別論壇,由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教授主持,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、中國醫藥大學院長周德陽、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資訊部門主任(NIH)范揚政(以個人身分參與)共同對談,探討智慧醫療在台灣的落實與未來展望,從臨床應用到公共健康政策,深入剖析AI技術如何為全民健康帶來更具溫度的創新照護。

這是一張圖片哈佛醫學院教授Alireza Haghighi博士,深入解析AI如何與基因體學融合,推動精準醫療進入全新階段。

針對今年國慶日中,賴清德總統在「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」為題演說,強調「健康台灣深耕計畫」,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,催生該計畫的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、前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與會時表示,藉由該計畫能夠強化區域聯防策略與落實垂直整合分級醫療、優化醫療工作條件、提高醫事人員核心價值、導入科技改善醫療照顧效率,進而打造智慧、綠色、韌性的永續醫療體系。

陳適安名譽院長談AI在醫學上的應用,可分為:醫療經濟學、遠距醫療和居家健康照護、精準醫療、預測和預防醫學等。心臟科運用AI智慧醫療,可分為心血管影像、心電生理學、介入性心臟病學等,以商業角度來看,要讓AI技術落地,與產品型態有很大關係,目前以穿戴式裝置最為普遍,透過訓練AI模型,可做為很好的預測模式。


這是一張圖片哈佛醫學院 Soumya Raychaudhuri 教授,以「運用大型基因資料解析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機制」為主題,線上專題演講。

周德陽院長擔任中醫大院長,主導推動AI與大數據應用於臨床醫療流程中,包括:AI輔助診斷、智慧病歷生成、護理紀錄優化等,大幅提升醫療效率與準確性,也為中醫大獲得「醫療科技貢獻獎」等肯定,他說,中醫大已經把AI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評估醫療決策與管理,讓診斷更精準、提高治療效率,還能大幅縮短病人等待時間,提供更快速、安全、個人化的醫療體驗。

范揚政教授指出,智慧醫療鍊已經逐漸改變人類的生活,未來的健康管理趨勢也會趨向「自己決定的健康決策」,不會單向聽從醫療人員的建議,醫院的走向會虛擬化,民眾由AI提供資訊,擁有「醫師在身邊」的即視感,看診前先透過影像交流再決定是否叫一,社區醫療體系將逐漸發達。

研討會首日由多場重量級專題演講揭開序幕,哈佛醫學院教授Alireza Haghighi博士以「基因體學與人工智慧:改變精準醫療的未來」為題,深入解析AI如何與基因體學融合,推動精準醫療進入全新階段。他指出,次世代定序(NGS)與大規模生物資料庫的興起,使AI得以快速分析龐大且複雜的多重組學資料,揭示人類疾病的分子機制與遺傳風險。Haghighi 博士分享多項國際合作案例,說明AI如何應用於疾病預測模型、個人化治療設計與新藥開發,實現「一人一醫療」的願景。他也提醒,隨著AI在臨床中的滲透,資料隱私、倫理審查與跨國監管也成為全球醫學界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。

緊接著,哈佛醫學院 Soumya Raychaudhuri 教授,以「運用大型基因資料解析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機制」為主題演講。他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,介紹團隊運用AI與單細胞RNA定序(scRNA-seq)、ATAC-seq及基因編輯技術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。透過數據整合與AI模型運算,研究團隊已識別超過150個與疾病相關的風險基因座,並揭示免疫細胞在發炎過程中的關鍵轉譯路徑。Raychaudhuri 教授指出,AI的加入使研究者能從細胞層級理解疾病的免疫機制,進而推動個人化免疫治療的開發。他強調,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,更是AI幫助人類洞察複雜生物系統的一大里程碑。

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張智威以「從生成式AI到通用人工智慧(AGI):多代理協作在醫療中的新契機」為題,提出未來AI在醫療應用的前瞻構想。張教授回顧大型語言模型(LLM)從任務導向走向生成式AI的演變,並指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慧(AGI)將可能源於多模型、多代理系統(Multi-LLM Agent Collaboration)的協作機制。他以醫療決策輔助為例,展示如何透過多智能體架構,讓不同AI模型在臨床診斷、藥物反應預測與多模態資料整合中分工合作,最終形成具備持續記憶、批判推理與跨領域學習能力的智慧體系。張教授認為,這樣的多代理架構將顯著提升醫療AI的可靠性與倫理可控性,為實現安全且可信的醫療AGI開啟實際道路。

大會議程主席許慶賢院長強調,AIxMHC 2025不僅是一場國際學術盛會,更是連結科技與人文、創新與關懷的重要平台。期盼透過此次研討會,激發更多跨域合作與創新思維,讓AI不僅推動醫療科技的進步,更成為提升人類健康與幸福的關鍵力量。

這是一張圖片
國醫藥大學院長周德陽,分享該院把AI、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評估醫療決策與管理。
這是一張圖片
亞大校長蔡進發(前排左4)、哈佛醫學院教授Alireza Haghighi博士(前排左3)、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張智威(前排左4)、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資訊部門主任(NIH)范揚政等,和與會的專家學者合影。